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提出5%的GDP增速目标,并释放多项重磅政策信号。
一、扩内需
消费提振成核心引擎,零售物业迎利好
报告将“提振内需”列为年度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大力挖掘消费潜力,提振内需,依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是让当前中国经济走出低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中国的零售市场也正在经历消费重构及运营的大资管时代,追求品质、社交、个性、体验的消费需求正成为主流,这些需求倒逼消费场景不断迭代升级。
随着基础设施公募REITS扩容至消费基础设施,零售物业投融管退闭环的形成也极大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类项目的投资成交额占比由2023年的10%上升至14.85%(图一),2025年趋势仍将延续。
二、科创驱动
写字楼需求有望回暖
“新质生产力”成为转型核心,商业航天、低空经济、6G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8,500亿元,年均增速超30%。
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全球舞台逐渐开始扮演引领者角色。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在资本市场,从2024年底开始,中国科技十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亮眼,以2023年底为基准,十大科技类企业截止至2月底股价涨幅达57.39%。
过去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导致中国内地写字楼租赁需求锐减,全国多个城市出现写字楼租金下滑、空置率大幅上升的情况。政府加大力度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可有效带动就业,扩大居民消费:其业务的扩张能够有效带动写字楼及产业园区需求的增长。此外,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张将激活写字楼需求。我们预计,中国内地写字楼市场需求有望较2024年实现增长,部分城市写字楼租金有望在下半年止跌企稳。
三、稳楼市
专项债加码土地收储,市场加速筑底
房地产“止跌回稳”首次纳入总体要求,4.4万亿专项债重点用于收购存量房与土地收储。广东已试点307亿专项债回购闲置用地,收储价格超430亿,收储价格合理,超过市场预期。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由于可行性高,模式有望全国推广。这将有利于盘活低效利用土地,有效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降低市场供给,稳定住宅市场价格。同时,收储后的土地可通过改造优化用途为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腾挪空间。
今年,随着政府对商办市场重视程度的提升,开发企业在非核心区域配建的未建成办公楼宇、老旧及低效办公楼宇的盘活和改造力度将会加大这些举措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办市场的供应压力。
四、促开放
外资加仓中国,医疗、教育等领域试点扩容
2025年外资准入再放宽,电信、医疗、教育开放试点深化。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0%消费类外企计划2025年追加在华投资。这体现了跨国公司持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的意愿和信心。政策红利下,跨国企业办公与产业园区需求或迎新增量。
五、绿色转型
ESG成核心竞争力,低碳资产价值凸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系统勾勒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为企业ESG实践和创新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脉络,在低碳转型背景下,践行ESG理念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进一步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